星期一, 十一月 16, 2015

哭泣的巴黎

前天,十一月十四日清晨,我偕友人到市中心出席TedX Petaling Street 2015讲座。没听电台、没看电视,当时我还觉得那天晴空万里、阳光和煦,是个大好天。

直至中午,我收到了友人短讯,说新闻报道巴黎在当地时间十三日晚上遭恐袭。上网搜寻相关报道,意识到这是一起伤亡严重的恐袭。立即发了个WhatsApp给我的巴黎友人,看他是否安然无恙。虽然明知他那时恰好身在德国公干,但还是有点担心。想起来,这还是我第一次WhatsApp他——因为我不喜欢已读信息这项功能,所以我们一向以无已读报告的聊天软件联系。

友人一切安好,我也就继续安心听讲座,活动完了去晚餐饮茶等,这么过了一天。

隔天早上,看报纸听新闻报道,才把更多黑色星期五的资料拼凑起来,形成一幅可怖事件。可能因为年初去了巴黎一趟,对这个地方加深了解后,更为关注;也可能由于那儿有相识的人在,所以感觉更靠近;更可能是每天翻阅报纸,都会看到有关IS组织令人发指的冷血暴力行径;甚至是近在本土,可能已有IS的爪牙潜伏其中,更听闻有大马人加入该组织:从几个月前有女生企图飞往中东成为IS性奴,到有激进分子图放置炸弹等……

心里毛毛的。这次远在法国巴黎,但下次会是哪里?

我没有打开面子书,也没有去看Instagram,论坛等。我相信社交媒体上都是铺天盖地的相关新闻,很多人把面子书的头像照换成了蓝白红的法国国旗颜色,以表支持。

但我只是在思考:
除了把头像换去蓝白红色,我还能做些什么?
除了在社交媒体上载照片,再#PrayForParis,我还能做些什么?
除了在乱七八糟的论坛里,参与没完没了的口水战,我还能做些什么?

我想起2014年上映的X-Men:Days of Future Past。剧情很精彩,但看完电影后,我最大的感叹是:无论是所谓正常人或是变种人,可怕的思想在于要互相征服。当人与人之间丢弃了所谓的互相尊重,尝试对不同信仰、想法、价值观的人进行洗脑时——这种“我的价值观比较好”的心态,竟然强到要逼迫所有人必须拥有与他一模一样的信仰时,这就是悲剧的开端了。

我也联想到,四周越来越多失控的声音及情绪,极端言论此起彼落,都是攻击性的,具有强烈肤色、人种、宗教的侮辱及歧视成分。大家三言两语不合就可以卷袖子干架,对于不同信仰的容忍度益发减少——早前我看到某超市将以醒目字眼及颜色标志“非清真手推车”,当下真想翻白眼到后脑勺去。

对于这整个在恶化的社会情况,大家眼睁睁看着事情一件件发生,除了在社交媒体表示愤怒,在可怕的事件发生后换头像颜色,标志Pray for XXX (说真的,那些写Pray for XXX 的人,你们真的有花过一分钟,向自己信仰的宗教祈祷,祈求一个更平和的社会吗?然后,在现实中,还是会继续侮辱、歧视、不接受不同肤色、宗教、信念的人?),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我真的不知道,虽然没在面子书换头像,没在Instagram或Twitter hashtag有关字眼,但就算是在这里写了这么一篇毫无帮助的post,我还能做些什么。

星期三, 十一月 11, 2015

这个十一月

最近几个月发生了很多事情,夸张点说还真是身心上的一个挑战。而且还要在同事朋友甚至家人面前装若无其事,这点也是挺累的。所幸现在情势都好转啦,所以可以来抒发心情一下。

由于发生的那些事,情绪不多不少陷入低潮(我没有失恋啦,天底下不是只有爱情这码事啊),可以为了芝麻绿豆的小事闹别扭。

通常十一月都是我最喜欢的月份,理由无他:就因为我生日是十一月。但是这个十一月,感觉就是懒洋洋的—做啥都提不起劲儿来。

甚至告诉那几个还记得我生日的朋友—如果真忙还是不方便,咱俩改天再出来吃饭吧,也不必请来请去了呵呵。存在感暴跌。好像人家要请吃个饭也难为情,还是那句话:自己也搞不懂自己在闹些什么鬼情绪。

所以想了想,唯有把自己藏起来,好好整理思绪下吧。就像Inside Out那个卡通所表达的,我们不能老是否定哀伤的这个情绪,偶尔的情绪低落是正常的。如果你是想约我出来看那个开朗正面叽喳的我,那这段日子就省了这个力气吧。让老娘自我沉淀去。

星期五, 十月 30, 2015

彦廷语录(辑十)

1. 对方放手,即使一时不能接受,多年后的你还是会感激他的。
~ 原本我想写:“不对的人放手……”,后来一转念,哪来的界限判断谁才是对的人?放不下的人,自然是因为认定对方是The One,所以才苦苦痴缠。所以就改了句子,反正人生如朝露,谁又有闲为谁执著来着了。

2. 渐渐地明白了:不道人长短,倒不是为了清高还是心胸宽敞什么的,而是没必要把生命浪费在这点事上。
~ 大好光阴,用在有益身心的事上岂不是更好?

3. 与其有闲暇胡思乱想,倒不如将之当成生活还不够充实丰富的指标。
~ 因为当你有一个很长的“有待完成梦想”的清单,估计也不会有闲情乱想。身体和精神,总有一个必须在路上。

4. 当我把自己变得益发强大的时候,会不禁想:精神财务等都那么独立了,那我还需要谁吗?

5. 每人都必须为自己备有一个避风港,不是一个人,而是你自己心中的一个角落。
~ 那么累了的时候,就可以躲回自己的洞穴,那里不用戴面具强颜欢笑,也不必只能说积极振奋人心的励志话语,可以静静地不苟言笑,看到不喜欢的人事物时坦荡荡地翻白眼。

6. 忙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闲得慌。
~ 虚度的分与秒,真的很可怕。

7. 低调的感情可贵于,除了自己及对方,无须向任何人交待。
~ 有时,不是感情本身,而是周遭无止境的提问让人疲累。

8. 没事别去看那些乱七八糟、撒狗血虐心的文章,简直是负能量散播器。
~ 刚在微博看了一篇这么一个狗血故事,看了心情好糟糕啊 =..=

星期日, 九月 13, 2015

巴黎游之完结篇

三月六号,星期五,短短五天多的巴黎游(以及我这写了足足三月有余的游记)终于来到尾声。

最后一天清晨从酒店叫了计程车载我们到戴高乐机场,办理check-in及退税手续后,还买了马卡龙陪我一起坐飞机回家。

好吃的马卡龙。Laduree是1862年创立的百年老店,品质有口皆碑

恢复眼睛妹、鸟窝头造型,准备搭长途飞机回国去啦

虽然身边很多朋友去过巴黎,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有的觉得不过尔尔,有的大失所望(说国油双峰塔比巴黎铁塔美多了,或惊讶怎么巴黎这么脏等),有的很喜爱(觉得很浪漫诗情画意)。

可能感觉上与这座城市还算投缘,我很庆幸看到了巴黎美的那一面:古典的建筑、林荫的街道、庄严的教堂、鬼斧神工的雕刻、历史悠久的文化及美术、令人惊喜的甜品;甚至天气也是眷顾着我们的。当旅途中抱着随遇则安的心情,就算兜错了路、下错了站;就算是在凡尔赛宫的骤雨+腹疼,会想起都是令人莞尔的回忆。我一向主张如果有得选择,宁愿去探索一个新的城市,也不会故地重游。但若是巴黎,可能我可以考虑破例吧 ;)

巴黎游之十八:老佛爷商场 (Gallerie La Fayatte)

05/03/2015 星期四

奥赛美术馆(Musée d'Orsay)--> Léon餐厅(Léon de Bruxelles) --> 老佛爷商场(Gallerie La Fayatte)

今晚是在巴黎的最后一晚了,所以这个下午必须捉紧时间买齐手信。

早在19世纪末,老佛爷百货就座落到巴黎的奥斯曼大道。今天老佛爷商场的含义早已超出一家百货公司,而是成为巴黎时尚文化的缩影。商场内部也是装潢华丽,触目皆是名牌主流,从化妆品、金银珠宝、耳饰手链钻戒,到皮鞋包包男装女装,一应俱全。

老佛爷商场

于是,我们便在这里购物——也没有很疯狂啦,毕竟预算有限呵呵。按情理来到法国应该买个本地或欧洲品牌的包包吧,但最终我竟买了美国品牌的(掩面)手提包,因为看到喜欢的款式,价钱亦在预算之内,所以就别想太多了吧 ;p

为了招呼数量庞大的豪气中国游客,老佛爷商场很多柜台的销售员都通晓中文,甚至在二楼特别设立了一个专为中国游客办理退税服务的柜台(结果我们两人的大马及新加坡护照被拒在该楼层办理退税,呜呼)。温馨提示:在老佛爷商场买了超过一定数额的商品,是可以办理退税的,让柜台人员替你填妥表格及附上相关文件,到机场时投入有关的邮筒即可,切记切记。

终于都买了心头好,也办妥了退税必须准备的文件,现在就是在巴黎的最后一天的晚餐时刻啦。最后一天的晚餐用于Del Pozzo的意大利餐厅,就在我们住宿附近噢。我们各点了鹿肉及牛肉,威士忌,及雪糕作为甜点。

最后一晚的晚餐

这个晚餐不如午餐惊艳,不过还算不错。吃饱就回酒店收拾行李及心情了——明天一大早就得去机场了。

星期六, 九月 12, 2015

巴黎游之十七:Léon餐厅 (Léon de Bruxelles)

05/03/2015 星期四

奥赛美术馆(Musée d'Orsay)--> Léon餐厅(Léon de Bruxelles) --> 老佛爷商场(Gallerie La Fayatte)

在我购买的《法国王》旅游指南是如此形容Léon de Bruxelles餐厅的:巴黎最让人难忘的海鲜餐厅。位于圣日尔曼地区Mabillon站出口的Léon餐厅是游客在巴黎享受海鲜的最佳选择。在众多海鲜中,青蚝(mussels)是这里的明星,口感柔软顺滑,绝对不可错过。

看了如此一番介绍,那就不必多想了,午餐就在这儿吃吧!

后面浅绿色招牌的便是Léon de Bruxelles餐厅

翻开餐单,青蚝的口味选择丰富,并且每种口味还有配酒建议。最后我决定点招牌青蚝(Léon mussels),青蚝以特调奶油烹煮,淋上白酒青葱。另外还点了炸苏东为开胃菜;一杯白酒;焦糖布丁则是饭后甜点。沙拉、面包、薯条等皆随餐附赠。

先来一客沙拉

再来一碟炸鱿鱼条calamari作开胃菜

锵锵!传统白酒口味的青蚝粉墨登场~

看到那一大锅青蚝,先不提那扑鼻的香味是多令人垂涎三尺,看那堆得老高的青蚝,少说也有二三十来个,那份量是有多么地令人心花怒放呀~ (撒花)

一人一大锅青蚝,配白酒、薯条面包

把青蚝吃了个锅底朝天,满足地打个饱嗝……等等,还没吃甜品呢!

最后来个焦糖布丁crème brûlée划上完美的句号

焦糖布丁面上烤得微焦,脆脆的不会太甜,往下挖就是滑嫩的布丁,好吃!基本上这一餐可说是我们在整个巴黎游中最满意的一顿午餐,大力推荐~ :)

星期五, 九月 11, 2015

巴黎游之十六:奥赛美术馆 (Musée d'Orsay)

05/03/2015 星期四

奥赛美术馆(Musée d'Orsay)--> Léon餐厅(Léon de Bruxelles) --> 老佛爷商场(Gallerie La Fayatte)

同样是晴空万里,蓝天白云的一天,我们大清早来到奥赛美术馆,购票(12欧元,约马币49令吉)入内。

奥赛美术馆外观

奥赛美术馆的前身是火车站,1900年代因为巴黎东侧的Austerliz火车站过于繁忙,于是在巴黎市中心盖了新火车站,亦即是奥赛站。由于奥赛站位于卢浮宫及奥赛宫附近,因此她必须是一栋优雅、匹配得起周遭环境的建筑物。两年内落成后,奥赛站提供了长达39年通往法国南西部的列车服务。但随着电机技术发展及火车长度增长,奥赛火车站的过短月台已无法负荷火车长度。1973年,法国美术馆协会正式把奥赛站改为美术馆,馆内主要陈列了1848年至1914年间创作的西方艺术品。奥赛美术馆与卢浮宫及庞比度中心一起被列为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三馆分别展示了古代至现代的艺术品。(此段参考自权善英所著的《11堂现代建筑课》)

遥遥相望的雕像与画报

相比卢浮宫,奥赛美术馆的空调暖和得多了,而且可免费寄放大衣及背包在柜台。由于美术馆严禁拍照(虽然还是有很多游客拍照啦),所以我干脆把相机也放在柜台了,轻松观画去。

这里展有印象派、浪漫派、写实派等的油画,而我少不了去好好细看梵高的油画。自从小时阅读过余秋雨翻译的《梵高传》后,便对这名画家心生好感,尤其喜爱《星辰The Starry Night 》一画。可惜此画在纽约现代美术馆……有朝一日我也会去看的 :)

逛累了,坐下休息,顺便滑滑手机 XD

典雅的美术馆,别有一番韵味

挂在正中心的大挂钟

美术馆里虽然亦有雕塑,但还是以画作为主。今天时间充裕,所以就在里头慢慢溜达,最后还买了本书,待了两个小时余才离开。

星期三, 九月 09, 2015

巴黎游之十五:甜品店 (Fauchon)

04/03/2015 星期三

卢浮宫(The Louvre)--> 甜品店(Fauchon)

按原本行程,卢浮宫后本应继续参观奥赛美术馆,但是奥赛美术馆下午六点就闭馆,而从卢浮宫出来已是下午三点,所以我们决定把行程挪往下一日。反正午餐是只在卢浮宫草草买三文治充饥,那现在就去好好享用一个贵妇式下午茶吧!

Fauchon,法国精致美食的代名词,最初只是一家流动的蔬菜摊,1886年时,具生意头脑的老板创立了这家店面,至今已拥有百余年的悠久历史。顾客在Fauchon内可购买到果酱、茶叶、咖啡、饼干、糖果、香料、美酒等。作为巴黎精致美食的代表,Fauchon还特别开设了一家可以品尝美味餐点的豪华沙龙,让顾客可以惬意地细细品味这些经典甜点噢。

在Madeleine的Fauchon前留影。回来看照片才发现左边的告示牌被涂鸦了,那个小黑人好盏鬼啊!

踏入Fauchon甜品店,甜品展示窗后一个个整齐排列、五彩缤纷的éclair, mille-feuille, macaron, opera;红黄绿白褐,花枝招展地在争奇斗艳,看得我口水直流,恨不得每个都买一个来尝尝。当然,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最终我们买了开心果éclair,香草mille-feuille,两个马卡龙,一杯咖啡及果汁,一共28欧元(约马币115令吉——真的很高消费好不好Orz)。

上图是橱窗内的éclair,下图则是被我们选中的甜品啦~

当时天气冷得半死,但我贪新鲜跑到外面坐,结果真的是……好冷啊……还好有个保暖灯照着,还不至于太糟糕 XD

在外头咖啡座的冷风中强颜欢笑的我

说老实话,我到巴黎前,对马卡龙这个甜品没啥兴趣,因为在大马吃到的都太甜了,不大合我口味。可是吃了Fauchon买的mille-feuille及马卡龙,我简直是惊。为。天。人!太好吃了,mille-feuille法式千层派由三层酥皮夹两层香草忌廉而成,酥脆的夹层,鲜美的忌廉,为之一绝[话说我竟然在Taman Desa的Encore cafe吃到了水准不错的法式千层派,在家附近就有如此美味,太棒了 ;) ];而马卡龙也意外的不会太甜,微甜水果口味的杏仁粉蛋白外壳夹着奶油,之前在我心目美食排行榜里名落孙山的马卡龙,终于在巴黎扳回一城,顺利进入排行榜。

座位对着的正是马德莱娜教堂,以其宏伟外观着称于世,为巴黎最负盛名的建筑之一。但这座建筑视乎一直都没有完工,直到今天也依然处在一个建设中的状态。

在冷风中边享用下午茶,边欣赏Eglise Ste.Marie-Madeleine玛德莱娜教堂及人来人往的巴黎街道
用毕下午茶,少不了在Fauchon购买伴手礼,我买了巧克力、咖啡粉、鹅肝酱、茶叶等,满载而归(每样都很美味,怎么不买多些呢啊啊……但是这几样就花了马币三百多令吉了,所以还是不能花钱花得太凶啊)。

大包小包(都是食物和书本 ;p)的我

就这样在巴黎街头逛呀逛的,夜幕低垂,晚餐时间到了,我们决定尝一尝网上人们推荐的可丽饼。

这家可丽饼店,Creperie La Banquette,就是我们下榻酒店的步行距离之内。店面虽小,布置温馨,店主亦很可亲。点了一壶热茶,两人各一个咸可丽饼(三文鱼及牛肉内陷),嗯,果然好吃!所以又加了个甜可丽饼。可惜胃容量有限,所以也就这样度过了晚餐。


晚餐后,同样的一整天在外头,这也累了,所以就回房休息去啦。

巴黎游之十四:卢浮宫 (The Louvre) (下篇)

04/03/2015 星期三

卢浮宫(The Louvre)--> 甜品店(Fauchon)

东方展馆展品主要来自西亚和北非地区。以下这个微笑的雕像,Ebih-Il, nu-banda不到两尺高,源自美索不达米亚。Ebih-Il是马里的管理者,正双手放在胸前向众神祈祷;雕像的可贵之处在于其精致雕工、保存度、及表情呈现。

The statue of Ebih-Il, nu-banda

走到一个窗户前,突然发现在户外阳光的照射下,一个大理石像的雕刻所雕的布料部分居然是透光的,实在是太令人钦佩了吧……

透光的大理石雕塑
拿破仑馆是有多金碧辉煌就不用赘述了,看那华丽的水晶吊灯、黄澄澄的浮雕、暗红色的绒椅;这排场华丽得让后人还能依稀想象到当初着宫殿是举办着怎样的盛宴,夜夜笙歌啊。

拿破仑馆

拿破仑馆

卢浮宫有所谓的“镇馆三宝”,很多对艺术作品兴致缺缺的人们来到卢浮宫,看了“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的微笑”,也就算是交了功课。

断臂维纳斯(Vénus de Milo),是一尊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大理石雕塑,高203厘米(略高于真人),由两块大理石拼接而成,两块大理石连接处非常巧妙,在身躯裸露部分与裹巾的相邻处。这座女神像鲜明地表现了二千多年前希腊人的审美观:力求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关于这神像的艺术鉴赏评论甚多,一时两刻也说不完,但总结来说,无论是雕工或意境上,她的美已经跨越了时代,成为不朽之作。

断臂维纳斯(Vénus de Milo)

胜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虽然胜利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的杰作。不论从哪个角度,观赏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倾,那健壮丰腴、姿态优美的身躯,高高飞扬的雄健而硕大的羽翼,都充分体现出了胜利者的雄姿和欢呼凯旋的激情。海风似乎正从她的正面吹过来,薄薄的衣衫隐隐显露出女神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身躯,衣裙的质感和衣褶纹路的雕刻令人叹为观止。向后飘扬的衣角和展开的双翅构成了极其流畅的线条,腿和双翼的波浪线则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加强了前进的姿势。(此文摘自百度百科

胜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名画举世皆知,我就不多说了。反而因为是最出名的展品之一,画前密密麻麻地站了一大堆人,说要好好欣赏研究这幅画,倒是不大可能的。

被镶在玻璃后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

抬头所见,皆是惊世骇目之作

在卢浮宫游荡的我,呵呵

在卢浮宫三个小时余,虽然匆忙但也有点累了,所以在约下午两点多,在纪念品店买了有关卢浮宫历史及珍藏的书籍后,我们离开了这里(真心希望日后可再探访这个博物馆)。

大包小包离开卢浮宫

星期六, 九月 05, 2015

巴黎游之十三:卢浮宫 (The Louvre) (上篇)

04/03/2015 星期三

卢浮宫(The Louvre)--> 甜品店(Fauchon)

巴黎。第四天。今天的行程相对简单,原定参观卢浮宫及奥赛美术馆,但最终因在卢浮宫逗留超点,所以把奥赛美术馆挪到下一天去了。

今早同样的在下榻的经济酒店内用早餐后,朝目的地出发。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收藏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时期的数千件珍品:涵盖古埃及、近东及中东古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代艺术品;诞生于公元七世纪的伊斯兰艺术;还有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中叶的西方艺术 —— 雕塑、绘画、工艺品、印刻、素描等等。在这里,参观者可以看到享有盛名的镇馆之宝,也可欣赏到那些名声不甚远播但魅力丝毫不逊的经典之作。(此段摘自卢浮宫官网

卢浮宫的过人魅力在于除了珍贵的收藏品外,她建筑本身亦是另一大看点。新古典主义的卢浮宫殿前加建的玻璃金字塔,在Dan Brown的著作《达文西密码》中也扮演了解开谜底的重要一环,所以更是为人津津乐道了。

乘搭地铁来到卢浮宫,下站后就有通道直接走到位于卢浮宫金字塔下方的售票处。于是我俩买了门票(一人12欧元,约马币50令吉——话说我在这里写的兑换率是当时的兑换率,1欧元兑4.1马币,目前马币走势疲弱,就肯定不止这个数目了),再往上走,好从玻璃金字塔入门。

天气晴朗,蔚蓝的天空与古典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走到上来,只见已有好长的一条人龙在排队入场,我们亦紧随队伍,在等待的过程中就趁机拍了不少照片啦。

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屹立在博馆前

结果还是我旅伴厉害,他好像察觉了有点什么不对劲,就询问一个在队伍外维持次序的工作人员:“我们两个已经有入门票的,是排在这个队伍入场,对吗?”

神奇的是工作人员居然指了指一个捷径的入口,就没有人在排队的——“那边进。”

然后我们就直接跳过人群,进入玻璃金字塔,安检后就能进入卢浮宫了。我问旅伴:“那外边那班人群在等啥呀?” 他耸耸肩:“我也不晓得,管他呢。”

顺利进入玻璃金字塔~ (很阿莲地挂着相机在胸前XD)

卢浮宫分为三大部分:黎塞留馆(Richelieu),绪利馆(Sully),得农馆(Denon);展品依类别展出于各个展馆,每个展馆有几个层别。馆方会提供讲解器、地图、指示牌等;官网也有详细的观馆攻略,所以在这里就不多加解释了。

一开头参观的是古希腊雕塑,只见雕塑的人物表情、肌肉头发指甲、衣服纹理褶皱等都栩栩如生,只能说:“好厉害啊……”。

古希腊雕塑群,有的展品前有号码,只需在讲解器输入号码,就可以听见相关解说噢

馆内光线充足,虽然有空调,但还是冷冽冽的,所以还得继续穿着大衣。里头还有很多可以让人休息的阶梯、椅子等,更常看见的是一个个年轻人席地而坐,拿着素描本,对着雕塑画画。

古希腊雕塑群。由于是第一个观赏的主题,所以相对在这里花的时间最多

古希腊雕塑,女人肌肤衣裳线条柔和,与她坐着的粗糙石群形成反差,亦体现出雕塑者的高超技艺

接下来,到了古希腊展区。

色彩丰富的狮子拼砖

如果没人物入镜,光看照片也想象不到这牛身人面雕像是那么大件的吧

水源也是珍贵的必需品噢,对不? ;p

星期六, 八月 22, 2015

被伪积极骑劫

坊间很多“现代名句”是鼓励积极思想的:

“快乐又是一天,不快乐又是一天,为什么我们不选择快乐度过呢?”

“积极的思想虽然未必带来成功,但消极及永不尝试却不可能带来成功。”

“……”

都是提倡正能量,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热血奋斗样子。

我承认凡事以好的那一方面去想,感觉真的很不错。而习惯性的正面思想,会帮你剔除很多坏习惯:拖延、给借口、惰性等。

最近我却觉得,过度强调所谓的正能量,原来是骑劫了个人原本应有的七情六欲。遭遇挫折或不愉快,心情郁闷自是正常。稍过一会儿,调节好心情,自可重新出发。但是,倘若没舒解心中郁闷,感觉还是好像胸口有块石头在压住那样吧。

我记得有次与人倾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结果话才落音,却换来一番讲训:“这些事情在这里正常得很,你不可以太放在心上,blablabla……” 我原想辩解说:“这事才刚发生,我就想和你说说而已,你没必要化身审判官训话吧。” 最终还是咽了下去,因为谁让我去找他说话来着呢。但是原先就有点郁闷的心情,这么被评一番,结果更是不乐了。

这边厢不爽了,那边厢我友人来向我倾诉工作上的事,我却戴上一个“积极开心”的面具:“这样挺好啊,往好那面想,blablabla……” 后来友人也没太多话,发了个笑脸过来。突然我好像惊醒了似的,发了个短讯过去:”其实你的心情如何?” 她才说:“紧张。失眠。” 我这才恍然:人家其实不过想分享心情,情绪需要一个出口,要一对耳朵去倾听;或是更纯粹的,想找个人陪陪。我却不分青红皂白,写了一大堆“正能量话语”,结果她也不好倾诉什么了,说了就好像显示自己很负面,很不正能量那样。所以话就只能哽在喉头上。

就好像以前是少年为赋新诗强说愁,现在却是大家被逼着嬉皮笑脸去过日子。难怪有时外出喝茶闲聊,原应舒压,回来心情却不见得轻快,反而更心事重重。因为我被自己的伪正面打劫了,明明想吐苦水,却强戴上一个“这样也很好啊”的面具。有时是被朋友的“正能量”打劫,明明只想找人呻述一下,你就摆一副“深表同情”的表情,拍拍肩膀就好了嘛,不必急于展示那些正面思想,对不对?(虽然自己也常会忘记这一点 :p)

想回来,自己最常倾诉的对象,倒真是不多话:我说,有天刮花了车,心情很不痛快,趁机哭了点。有时是,哎告诉你噢,我刚才很糗耶,居然在老板面前哭了。他没长篇大论地说哎呀刮花车是小事,人没事便好;也没说笨蛋怎么会为了这点小事在老板面前哭;只问你还好吗?或是为啥哭了?受委屈了吗?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发哭脸表示心痛。或是很生气地问:是哪个混蛋欺负你,让我修理他去。理智上自己也很清楚,这点小事没啥好算帐的,但就对方这么简单几句关怀,情绪就宣泄了,可以洗把脸把这些东西统统抛诸脑后去。

看来,所谓的凡事都要有个度,要掌握好这个度,还真讲究拿捏的功夫呢。回到最基本的层面,我相信还是要视乎每个沟通的本质:双方到底想要个怎样的交流。不然,一味地倾倒灌输“要积极,要正能量”的想法,也不过是一厢情愿。

星期四, 八月 20, 2015

巴黎游之十二:巴黎铁塔(The Eiffel Tower)

03/03/2015 星期二

凡尔赛宫(The Palace of Versailles)--> 巴黎铁塔(The Eiffel Tower)

在凡尔赛宫附近的麦记喝热饮、歇歇脚、暖和了身子后,我们便动身前往巴黎“铁娘子”,巴黎铁塔。在Champs de Mars站下了地铁,远远看到了这座全球公认的浪漫建筑。那时是傍晚七点,天色渐黑,刚下了雨所以路面湿漉漉的。在车灯街灯的照耀下,尚未开灯的铁塔屹立在一排整齐的树木后,如果是套用一句数码相机前年代的话,“此时已经谋杀了不少菲林了”。

终于来到巴黎铁塔前啦~ *撒花*

走近铁塔,黄澄澄的灯亮起来了,稍后更是一大堆的小白灯在满铁塔闪烁——“哗,好美!”

循例还是要背景介绍一下:1880年法国刚刚摆脱普法战争中的耻辱,为了显示国力,1884年,法国议会作出决定: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法国巴黎将再次举办世博会,主体是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1886年5月,法国政府面向全球进行世博建筑招标;在巴黎战神广场设计一座高塔。条件有二:高塔能吸引参观者买票参观;世博会后能轻易拆除。1886年11月,法国贸易部长批准了埃菲尔团队的最后建塔方案。1887年1月26日,埃菲尔铁塔正式开工。1889年3月31日,埃菲尔铁塔主建筑修建完工。埃菲尔铁塔成了当年世博会最经典的建筑,这就是巴黎铁塔的由来啦。(资料摘自百度百科

夜幕低垂,亮起灯的巴黎铁塔更是迷人

在这个全世界最浪漫的其中一个地标留影是必须滴!

拍了好一会儿照,下一个问题来了:我们要否买票上铁塔参观呢?

那时看到那买票的队伍排得老长的,夜风吹到我俩冷得呲牙咧齿,但最终在风中瑟瑟发抖的我们还是觉得:哎呀反正不来白不来,还是排队上塔看看吧!

适逢十四,一轮明月挂在苍穹与铁塔遥遥相望

另外,巴黎丝毫没辜负浪漫之城这个称号,去到哪儿都尽是一对对卿卿我我的情侣,或拥抱或热吻,哎哟你们这还不是在折腾我这些单身贵族嘛,我都快给闪瞎啦~

终于买到了15.50欧元(约马币64令吉)的入门票,再排队上了升降机,来到塔顶:哇噢,好迷人的夜景!看过几个城市的夜景,都有其特别之处:香港夜景层次感丰富、迪拜夜景豪华、雅加达夜景简朴,而巴黎的夜景,婉约动人,从巴黎铁塔鸟瞰这座城市,建筑、街道、塞纳河,点点灯光浑然一体,特别让人心醉。

从铁塔上鸟瞰巴黎夜景,好美啊~

铁塔上风大,冻得鼻子都红了

再来一张如明信片般漂亮的夜景图

在铁塔呆了约一个小时,还是得离开了。那时已是晚上九点,肚子正咕噜咕噜地响,路边正有一个摊子,卖法国面包夹香肠及炒大葱,二话不说,先买一个尝尝,先填饱肚子才是正经。

卖法国面包夹香肠大葱的路边摊

时候也不早了,于是我们决定在铁塔附近找家餐馆解决晚餐。点了一打蜗牛(12欧元,约马币49令吉),两杯红酒(一杯4欧元,约马币16令吉),两份意大利面(一份10欧元,约马币41令吉)。

红酒配蜗牛

味道不过尔尔的意大利面

这餐味道也不过尔尔,但吃饱了也就甘愿了,搭地铁走回酒店,一路哼着歌欣赏月景,就这么结束了今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