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一连观赏了两部很不错的电影。
《岁月神偷》及"Shutter Island",前者看到我哭得稀里哗啦,后者则引人深思。两种都是我喜欢的片种。
还未看过的,我强烈推荐你去看,可是就别往下读了,
免得知道剧情太多,搞砸了你的兴致。
《岁月神偷》巧妙的运用了怀旧的视觉效果及音乐,及各种隐喻的手法,
带出了感人却不会过于煽情的故事。
评论说,每个生长在不同年代的观众,都因从电影中看到不同的东西而落泪。
90后说:“电影拍出了现实的残酷,人们的无奈,也给了人们希望。”
80后则说:“《岁月神偷》中,我看到了我的父亲。”
比起这些感叹,70后更多的是生 活的感悟:“有种叫做家的感觉荡漾在影片里,直指人心。”
五六十年代生的人则不尽唏嘘:“如果生活不那么艰难,也许可以挽回很多。”
我倒是没什么高深的道理或是解剖, 只是看到戏中一幕幕流露真挚情感的情节时,
不禁泪盈满眶。
比如说,当弟弟哭闹着:“我真的很想要自己吃一个单黄月饼!”时,
我想到自己自小就可以吃“自己要完整的一份食物”,
而父母告诉我:以前过年才能吃到鸡肉,平时一粒大包都是要切几块分的。
分到比较小块的,还闹别扭呢。
看那小孩哭得凄凉,戏中的父母也红了双眼,哥哥一把抱起弟弟:
“弟弟乖,弟弟不哭。看,哥哥都忍着没哭,弟弟不要哭……”
(哥哥刚刚因成绩有两科不及格而狠狠被臭骂了一顿)
那时我就哭了(心里还想:怎么会哭呢?)
还有好几幕,就忍不住鼻头一酸,又流起泪来。
可能评论还真的是对的。
我没从那物质贫乏的年代看到我自己,
但是,我从那里看见了我的父母。
看到了在那六十年代,得到疾病的无助感,
对未来的希望,年少轻狂时的白日梦…
很多很多。
电影落幕后,我环绕四周,很多人都在试泪。
看电影时,旁边位子是空的,再旁边坐了个大叔,
年龄不详。
当配乐(六十年代西洋流行曲)响起时,他也不禁在那儿哼:
“pussy willows cattails soft wind and roses...”
平时我不喜欢人家在看戏时发出哼哼淅淅的声音的,
这次,我却想:大叔想必是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吧。
反而更因此而对这部电影增添好感。
至于Shutter Island,是部风格徊然不同的电影。
里奥摆脱了刻板的奶油小生偶像包袱,演回一些有血有肉、
有痛苦有挣扎的角色。
两个小时的剧情很有张力,
虽然没那种高潮迭起的感觉,但是却有很强的渲染力。
题材并不新鲜,就连我也曾以这种角度写过故事,
但是胜在呈现手法,当主角在疯狂的边缘挣扎时,
观众心里也在做拉锯战:到底要相信A,还是相信B?
结局是不胜唏嘘的,但也同时留给观众掩卷思考的空间。
只可惜这部戏因为夹杂在许多其他电影当中,票房未见得好。
但个人给的分数很高,在今年目前为止看过的电影Top 3之中 ^^
(里奥帅毙了XD)